部首: 皿
拼音: fǔ
注音: ㄈㄨˇ
笔画数: 18
部外笔画: 13
结构: 上中下
繁体: 簠
五笔: TGEL
统一码: 7C20
仓吉: HIBT
郑码: MFLK
电码: 4674
英文: an ancient vessel used for holding boiled grain
标签: 通,
(名)古代祭祀时盛谷物的器具。
名词
(1) (形声。从竹、从皿(表示与竹器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 同本义
左拥簠梁。——《仪礼·公食大夫礼》
爰格爰诚,匪簠匪簋。——《红楼梦》
(2) 又如:簠簋(古代祭祀燕享时,盛黍、稷、稻粱的器皿);簠簋不饬(簠簋,祭器名;不饬,不整齐。比喻为官不廉洁);簠梁(盛在簠中的饭食);簠簋之风(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簠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集韻》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說文》黍稷圜器也。《廣韻》簠簋,祭器。《詩·秦風》《釋文》外方內圓曰簠,用貯稻粱,容一斗二升。《論語註》周曰簠簋,宗廟盛黍稷之器。《儀禮·聘禮》兩簠繼之粱在北。
又《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正韻》芳無切,音膚。義同。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義同。
又《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音赴。義同。
说文解字簠卷五竹部
黍稷圜器也。从竹从皿甫聲。,古文簠从匚从夫。方矩切〖注〗簠,方形器。
说文解字注(簠)黍稷圜器也。簠盛稻粱。見公食大夫禮經文。云左擁簠粱是也。此云黍稷者。統言則不別也。如毛傳云四簋黍稷稻粱。亦是統言。云圜器。與鄭云方器互異。从竹皿。甫聲。方矩切。五部。
簠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集韻》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說文》黍稷圜器也。《廣韻》簠簋,祭器。《詩·秦風》《釋文》外方內圓曰簠,用貯稻粱,容一斗二升。《論語註》周曰簠簋,宗廟盛黍稷之器。《儀禮·聘禮》兩簠繼之粱在北。
又《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正韻》芳無切,音膚。義同。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義同。
又《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音赴。義同。
说文解字簠卷五竹部
黍稷圜器也。从竹从皿甫聲。,古文簠从匚从夫。方矩切〖注〗簠,方形器。
说文解字注(簠)黍稷圜器也。簠盛稻粱。見公食大夫禮經文。云左擁簠粱是也。此云黍稷者。統言則不別也。如毛傳云四簋黍稷稻粱。亦是統言。云圜器。與鄭云方器互異。从竹皿。甫聲。方矩切。五部。
名词
(1) (形声。从竹、从皿(表示与竹器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 同本义
左拥簠梁。——《仪礼·公食大夫礼》
爰格爰诚,匪簠匪簋。——《红楼梦》
(2) 又如:簠簋(古代祭祀燕享时,盛黍、稷、稻粱的器皿);簠簋不饬(簠簋,祭器名;不饬,不整齐。比喻为官不廉洁);簠梁(盛在簠中的饭食);簠簋之风(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簠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集韻》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說文》黍稷圜器也。《廣韻》簠簋,祭器。《詩·秦風》《釋文》外方內圓曰簠,用貯稻粱,容一斗二升。《論語註》周曰簠簋,宗廟盛黍稷之器。《儀禮·聘禮》兩簠繼之粱在北。
又《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正韻》芳無切,音膚。義同。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義同。
又《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音赴。義同。
说文解字簠卷五竹部
黍稷圜器也。从竹从皿甫聲。,古文簠从匚从夫。方矩切〖注〗簠,方形器。
说文解字注(簠)黍稷圜器也。簠盛稻粱。見公食大夫禮經文。云左擁簠粱是也。此云黍稷者。統言則不別也。如毛傳云四簋黍稷稻粱。亦是統言。云圜器。與鄭云方器互異。从竹皿。甫聲。方矩切。五部。
簠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集韻》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說文》黍稷圜器也。《廣韻》簠簋,祭器。《詩·秦風》《釋文》外方內圓曰簠,用貯稻粱,容一斗二升。《論語註》周曰簠簋,宗廟盛黍稷之器。《儀禮·聘禮》兩簠繼之粱在北。
又《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正韻》芳無切,音膚。義同。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義同。
又《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音赴。義同。
说文解字簠卷五竹部
黍稷圜器也。从竹从皿甫聲。,古文簠从匚从夫。方矩切〖注〗簠,方形器。
说文解字注(簠)黍稷圜器也。簠盛稻粱。見公食大夫禮經文。云左擁簠粱是也。此云黍稷者。統言則不別也。如毛傳云四簋黍稷稻粱。亦是統言。云圜器。與鄭云方器互異。从竹皿。甫聲。方矩切。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