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ēng bō
注音: ㄗㄥ ㄅㄛ
结构: 曾(上中下结构)波(左右结构)
层叠的水波。
《楚辞•招魂》:“娭hAo86.光眇视,目曾波些。”
⒈ 层迭的水波。
引汉淮南小山《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唐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曾波万顷如鎔金。”
⒉ 后常喻美女的眼睛。
引《楚辞·招魂》:“娭光眇视,目曾波些。”
洪兴祖补注:“曾,重也。”
唐刘禹锡《观舞柘枝》诗之二:“曲尽回身去,曾波犹注人。”
1.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曾祖父。曾孙。
2. 古同“增”,增加。
3.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4. 姓。
波读音:bō波bō(1)(名)波浪;江湖海洋上起伏不平的水面:~纹。(2)(名)振动在物体中的传播叫做波;如水波、声波等。也叫波动。(3)(名)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一~未平;一~又起。(4)(动)〈方〉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