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āi shāng
注音: ㄗㄞ ㄕㄤ
结构: 灾(上下结构)伤(左右结构)
⒈ 由天灾人祸招致的损害。
引《晏子春秋·谏上八》:“姦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諂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
宋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熙寧之灾伤,本缘天旱米贵。”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去年时,正插秧,天反常。那里取若时雨降,旱魃生,四野灾伤。”
明于谦《荒村》诗:“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灾zāi(1)(名)灾害。(2)(名)个人遭遇的不幸:招~惹祸|没病没~。
伤读音:shāng伤shāng(1)(动)人体或其他物体受到的损害:内~|虫~。(2)(动)伤害:出口~人|~感情。(3)(动)悲伤:忧~|哀~。(4)(动)因过度而感到厌烦(多指饮食):吃糖吃~了。(5)(动)妨碍:无~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