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uǒ zhī yòu wú
注音: ㄗㄨㄛˇ ㄓ 一ㄡˋ ㄨˊ
词性: 成语
近义词: 左枝右梧,
⒈ 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
引《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愿预讲左支右吾之策。”
《文献通考·职役二》:“若夫一承职役,覊身官府,则左支右吾,尽取所办,倾囷倒廪,不足赔偿。”
明归有光《潘用中墓志铭》:“责逋满门,左支右吾,恬不为惊,事以办飭。”
清戴名世《小学论选序》:“至於论者则可出一己之义,反覆辨难,穷尽事理……今或一以经义之法绳之,徘徊四顾,左支右吾,而谓上下文之亦当有所避忌,是乌知夫论之体制者哉!”
说话含混,敷衍应付。
《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原谓左右抵拒,引申谓多方面穷于应付。
《宋史·李邴传》:“(敌)然后由登莱泛海窥吴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窥江池,以出吾右,一处不支则大事去矣。原预讲左支右吾之策。”
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
左枝右梧
左支右吾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查看更多
左zuǒ(1)基本义:(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名)左面;面向南时靠东的一边(2)(名)东:山~(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3)(形)偏;斜;不正常:~脾气|~道旁门。(4)(动)错;不对头:想~了|说~了。(5)(形)相反:意见相~。(6)(形)进步的;革命的:~联|~派|~翼作家。(7)〈书〉同‘佐’。(8)姓。
支读音:zhī[ zhī ]1. 撑持,伸出,竖起: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2. 受得住:乐不可支。
3. 领款或付款:支付。
4. 调度,指使:支使。支应。支着儿。
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支。支流。支离。
6.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 量词:一支笔。
右读音:yòu右yòu(1)基本义:(名)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右边:(名)面向南时靠西的一边;右边(2)(名)西:山~(太行山以西的地方;后专指山西)。(3)(名)“上”(4)(古人以右为尊):无出其~。(5)(动)〈书〉崇尚:~文。(6)(形)保守的;反动的:极~|~ 派|~倾。(7)〈书〉同‘佑’。
吾读音:wú,yù[ wú ]1. 我,我的:吾身。吾国。吾辈。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