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àn rán
注音: 一ㄢˋ ㄖㄢˊ
结构: 晏(上中下结构)然(上下结构)
安宁;安定。
安适;安闲。
晴朗貌。
⒈ 安宁;安定。
引《庄子·山木》:“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唐王昌龄《风凉原上作》诗:“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
严复《原强》:“四海晏然,视邦国之颠危,犹秦越之肥瘠。”
⒉ 安适;安闲。
引《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樊英﹞虽在布衣之列,环堵之中,晏然自得。”
茅盾《一个女性》四:“她学会了怎样在可憎的人前晏然谈笑。”
⒊ 晴朗貌。
引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四》:“天清晏然无云。”
安宁、平静。《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布政施教,海内晏然。」唐.王昌龄〈风凉原上作〉诗:「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也作「晏如」。
晏yàn(1)(形)迟:~起。(2)同“宴”。(3)(Yàn)姓。
然读音:rán然rán(1)(形)对;不错:不以为~。(2)(代)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知其~;不知其所以~。(3)(连)〈书〉然而:事情虽小;~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突~|显~|欣~|飘飘~。〈古〉又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