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ì xiāng
注音: 一ˋ ㄒ一ㄤ
词性: 名词
结构: 异(上下结构)乡(独体结构)
近义词: 异域,外乡,他乡,异地,
反义词: 故乡,故土,同乡,家乡,
异乡yìxiāng
(1) 外乡,外地他乡
例飘泊异乡英foreign land⒈ 亦作“异乡”。
⒉ 犹异方。谓各在一方。
引《文选·曹植<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絶兮,哀一逝而异乡。”
李善注:“乡,犹方也。”
⒊ 他乡;外地。
引南朝宋鲍照《东门行》:“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前蜀韦庄《上行杯》词之二:“惆悵异乡云水,满酌一盃劝和泪。”
明吴骐《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蓟北非吾土, 秦中亦异乡。”
巴金《灭亡》第八章:“她们很知道青年作客异乡的苦味。”
⒋ 指外国。
引鲁迅《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之二》:“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他乡。唐.韦庄〈江上别李秀才〉诗:「莫向尊前惜沉醉,与君俱是异乡人。」《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念备一身飘荡异乡,生不能侍奉二亲,又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也作「异地」。
我们同来新加坡,寻亲不遇,真是流落异乡的离心离德。
春仍早,夜色却已很深了,远在异乡的离人也许还在残更中,怀念着这千条万缕永远剪不断的雨丝。城里的人都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一条泥泞满途的窄巷里,居然还有一盏昏灯未。
无论我们独在异乡,还是身处逆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身在异乡的中国人,只要有一颗中国心,就好像天涯的比邻。
经过一番波折,他总算叶落归根,不至于客死异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倍思亲。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都团团圆圆过节,只有我孤孤单单一个人,连颗元宵都没有。
许多爱国华侨,虽身居异乡,但对祖国却是一往情深。
异yì(1)(形)有分别;不相同:~口同声|大同小~。(2)(形)奇异;特别:~香|~闻。(3)(形)惊奇;奇怪:惊~|深以为~。(4)(形)另外的;别的:~日|~地。(5)(形)分开:离~。
乡读音:xiāng乡(1)(名)乡村(跟‘城’相对):~间|下~|城~物资。(2)(名)家乡:~音|背井离~。(3)(名)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由县或县以下的区领导:~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