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yǔ pò dì
注音: 一 ㄩˇ ㄆㄛˋ ㄉ一ˋ
词性: 成语
近义词: 一语说破鞭辟入里,一挥而就,泛泛之谈,入木三分,提纲契领一语中的,
反义词: 蜻蜓点水,词不达意,空洞无物,对症下药,言之无物,言不及义,轻描淡写,走马看花,要言不烦,一语道破,隔靴搔痒,浮光掠影,不可名状,刀刀见血,单刀直入,离题万里,不着边际,言必有中,一针见血,
一语破的yīyǔ-pòdì
(1) 一句话就(.好工具)说中要害,点破实质
英hit the mark with a single ment⒈ 一句话就击中要害。的,箭靶的中心,比喻要害之处。
引闻一多《家族主义与民族主义》:“前人提过‘移孝作忠’的话,其实真是孝,就无法移作忠,既已移作忠,就不能再是孝了。倒是‘忠孝不能两全’真正一语破的了。”
亦作“一语中的”。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这是把虚心看做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的,箭靶,比喻关键。一语破的比喻一句话就能切中关键处。
如:「他刚才对这件事所剖析的利害得失,真是一语破的。」
一句话就说中要害。指说话简洁精练;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破的:射中箭靶)。
唐 李欣《放歌行答从弟墨卿》:“吾家令弟才不羁,五言破的人共推。”
倒是“忠孝不能两全”真正一语破的了。(闻一多《家庭主义与民族主义》)
一语道破、一针见血、正中要害、刀刀见血、对症下药、要言不烦、单刀直入、言必有中
言不及义、言之无物、轻描淡写、不可名状
一语破的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查看更多
一yī(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5)(形)专一:~心~意。(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一yī(名)
语读音:yǔ,yù[ yǔ ]1.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2.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4. 说:细语。低语。
破读音:pò破pò(1)(形)完整的东西受到损伤而变得不完整:~烂|手~了|书~了。(2)(动)使损坏:~釜沉舟。(3)(动)使分裂;劈开:势如~竹|~开西瓜。(4)(动)整的换成零的:~零钱。(5)(动)突破;破除(规定、习惯、思想等):~格|~例|不~不立。(6)(动)打败(敌人);打下(据点):大~敌军|城~了。(7)(动)花费:~钞|~费。(8)(动)〈口〉不顾惜:~工夫。(9)(动)使真相露出;揭穿: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一语道~。(形)讥讽质量等不好
的读音:de,dí,dì,dī[ dì ]箭靶的中心:目~。无~放矢。众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