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uān má
注音: ㄒㄨㄢ ㄇㄚˊ
结构: 宣(上下结构)麻(半包围结构)
⒈ 唐宋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
引《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
宋张元干《醉花阴》词:“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
元贡师泰《送寿宏毅应奉赴兴国路经历》诗:“絳蜡夜深催视草,紫泥春蚤听宣麻。”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潍县相国大拜时,太夫人犹无恙,宣麻日,公喜咏云:‘更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唐宋时任命大臣,以黄白麻纸草诏宣告,称为「宣麻」。
宣xuān(1)(动)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德|~读|~传。(2)(动)疏导:~泄。(3)(动)宣召。(4)(名)指安徽宣城。(5)(名)指宣纸。(6)姓。
麻读音:má[ má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2. 指“芝麻”:麻酱。麻油。
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6.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7. 喻纷乱:麻乱。麻沸。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