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注音: ㄙㄢ ㄐ一ㄢ ㄑ一ˊ ㄎㄡˇ
词性: 成语
近义词: 默不做声,讳莫如深,默默无言,一言为定,道路以目,言必有据,守口如瓶,一诺千金,默不作声,缄口不言,
反义词: 夸夸其谈,信口雌黄,口若悬河,信口开河,滔滔不绝,
三缄其口sānjiān-qíkǒu
(1) 形容说话极其谨慎、不轻易开口
英speak with caution;absolute refusal to talk with one's mouth sealed more than once⒈ 封口三重。缄,封。
引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於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后因指言语谨慎,少说或不说话。 苏曼殊《与某公书》:“区子固非离经叛道之人,然此时男子多变为妇人,衲只好三缄其口。”
言语谨慎或不说话。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缄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声、言必有据、一言为定、一诺千金、默默无言
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信口雌黄、信口开河
三缄其口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查看更多
三sān(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缄读音:jiān缄jiān(动)封闭(常用在信封上寄信人姓名后):王~|上海刘~。
其读音:qí[ qí ]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3.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口读音:kǒu口kǒu(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