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óng sāng
注音: ㄋㄨㄥˊ ㄙㄤ
结构: 农(独体结构)桑(上下结构)
农桑nóngsāng
(1) 泛指农业生产;种地与养蚕
例旧时江南以农桑为业英farming and sericulture⒈ 亦作“农桒”。
⒉ 农耕与蚕桑。
引《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白居易《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賑之。”
清蒋纲《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马头孃。”
⒊ 指农作物和桑树。
引《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耕种田地与植桑饲蚕。泛指一般农事生产。
春秋循行阡陌劝课农桑,有古良吏风”,深受百姓爱戴。
凡农桑歉收之年,于冬季选祭地,次年农历二月吉日搭祭台,供祭品祭众神。
腊八家家煮粥多,五谷杂粮浸豆果。曾为佛粥济众生,代代相传至今朝。子孙后代不忘本,铭记祖先勤俭美。俯首农桑民安泰,丰衣足食好年景。
而今,越国大部分男丁都战死沙场,老弱妇孺耕作农桑。
同时,政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鼓励商业。
疆埸之民,并安堵而息窥觎,百姓附农桑而不失业者,亦由此而已也。
春祭不同于驱傩,春祭可是关系到农桑,是百姓们切身利益,让百姓期盼今年的丰收。
现在没一块地盘的,我上哪收税,劝课农桑,囤积粮草。
金元时期的《农桑要旨》说蚕座的“底箔须铺二领,蚕蚁生后,每日日出卷出一领,晒至日斜,复布于蚕箔底,明日又将底箔搬出曝晒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