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ó zhuàng
注音: ㄇㄛˊ ㄓㄨㄤˋ
结构: 摹(上下结构)状(左右结构)
摹状mózhuàng
(1) 照事物原样描摹
英trace⒈ 描写;描绘。
引清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上·积素斋文》:“先生之文,奏议体质而词核,论辨格歛而气舒,记叙工於取致,碑志深於言情,而於忠烈贞孝之事,尤极意摹状。”
对事物加以形容描写。
如:「摹状写物,要注意细节。」
这个分析的优点是把表面上的名字,即一个摹状短语放在语句的前后关联中而解释为所谓不完全符号。
摹状词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是专名意义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理论。
“赤”当是一个标志伤寒发热貌的摹状词。
传统逻辑中专名和限定摹状词都是单独概念,在谓词逻辑中则被称为个体词。
“摹状词论”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指称是由描述或反映其意义的摹状词确定的。
本文围绕摹状喻词和比况助词的选择、复句形式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等几个方面,对由复句形式构成比况结构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指示语、摹状词和专名都是具体指称手段,但却属于不同的语义类型。
,摹状花香,绘影绘声,遣词工巧,境界活泼,至为动人。
在专名问题上,摹状词理论和历史的因果命名理论是相互补充的。
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和归属性使用的区分奠定了新指称理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