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áo shī
注音: ㄇㄠˊ ㄕ
结构: 毛(独体结构)诗(左右结构)
近义词: 诗经,
⒈ 即今本《诗经》。相传为汉初学者毛亨和毛萇所传。据称其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故称。 《毛诗》在西汉未立学官,属经古文学派。 东汉时著名学者郑众、贾逵、马融、郑玄等皆治《毛诗》。 郑玄作《毛诗传笺》。 魏晋以后,今文齐、鲁、韩三家《诗》渐散亡或无传者,唯《毛诗》独盛。至唐孔颖达定《五经正义》,于《诗》取毛传与郑笺,乃更为后世所宗尚。至宋,始有人怀疑出于子夏说为伪托。 清儒治《毛诗》者颇多,以陈奂《诗毛氏传疏》为精确详备。
今本《诗经》,为毛亨传。《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
《谢氏毛诗谱钞》一卷梁有《毛诗杂议难》十卷,汉侍中贾逵撰,亡。
毛诗之学的主要贡献在经学,文学批评史对毛诗派的理论文献有自己的关注重心和解读立场。
师事沛国刘瓛,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
《毛诗笺音证》十卷后魏太常卿刘芳撰。
第三部分,针对汉儒对毛诗进行改造的情况分类。
《管锥编》是钱钟书评点《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专正义》等十部典籍而成,重在记注,故为“藏往”之学。
至秦汉之际,以“兴”说诗的现象开始较为多见,成为毛诗以“兴”解诗的前驱。
这既符合艺术的规律,又有理论的高度,是诗学开山的伟论,对后世影响极大,为礼记、乐记和毛诗大序所本。
余尝得黄荛圃跋宋本毛诗一页于海虞瞿氏,绵纸恭楷。
通过分析毛诗义同先秦其他典籍的关系,证明了毛诗的古文经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