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òu kè
注音: ㄎㄡˋ ㄎㄜˋ
结构: 扣(左右结构)克(上下结构)
⒈ 亦作“扣刻”。截留财物,不按应发的全数发给。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扣刻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
清侯方域《代司徒公屯田奏议》:“敢有卖閒占役,以老幼滥充,及扣尅月粮者,察访纠参,重寘之法。”
《儒林外史》第一回:“翟买办扣尅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
扣减应发给别人的财物而据为己有。
扣kòu(1)本义:套住;搭住。(2)(名)器物口朝下放置或覆盖别人的东西:把碗~在桌子上。(3)(动)扣留;扣押:把犯人~起来。(4)(动)从原数额中减去一部分:~除|不折不~。(5)(名)(~儿)扣子:强~儿|系一个活~儿。(6)(名)(~儿)扣子:衣~。(7)(动)螺纹的一圈叫一扣:拧了三~。
克读音:kè克kè(1)(动)本义:攻破;攻下据点;战胜。(2)(动)能:~勤~俭|不~分身。(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4)(动)消化:~食。克kè(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克kè(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克kè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