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īng tāo hài làng
注音: ㄐ一ㄥ ㄊㄠ ㄏㄞˋ ㄌㄤˋ
词性: 成语
近义词: 骇浪惊涛,烟波浩渺,惊涛巨浪,波涛汹涌,波翻浪涌,鲸波鼍浪,大风大浪,鲸波鳄浪,狂涛骇浪,鲸波怒浪,
反义词: 风平浪静,水平如镜,风止波停微波粼粼,波光粼粼,
惊涛hAo86.骇浪jīngtāo-hàilàng
(1) 汹涌的波浪。比喻处境恶劣或经历曲折不平
例让那惊涛骇浪激起他战斗的豪情壮志英a situation or life full of perils⒈ 震惊人心的大波浪。
引宋陆游《长风沙》诗:“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
明唐顺之《书钱遇斋高尚巷》:“贾人岁岁出没於惊涛骇浪之中,既抵於岸而得晏然。”
容閎《西学东渐记》第三章:“惟彼时予年尚幼,不自知其危险,故虽扁舟颠簸於惊涛骇浪中,不特无恐怖之念,且转以为乐。”
刘白羽《长江三日》:“从惊涛骇浪之中寻到一条破浪前进的途径,是多么豪迈的生活啊!”
⒉ 比喻险恶的境遇。
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五章:“马蹄在晨风中继续得得前进, 李自成一路回想几天来的惊涛骇浪,不觉到了野人峪。”
魏巍《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生活就是斗争,是同惊涛骇浪的搏斗,而不是悠闲的旅行。”
猛烈的风浪。《孽海花.第二八回》:「就为他们是海边人,在惊涛骇浪里生长的,都是胆大而不怕死。」亦用以比喻险恶的环境。如:「他是经过惊涛骇浪的人,还有什么能吓得了他的呢?」也作「骇浪惊涛」、「惊风骇浪」。
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叶圣陶《地动》)
大风大浪、波涛汹涌、惊涛巨浪、鲸波怒浪、鲸波鼍浪、波浪滔天
风平浪静、风止波停
惊涛骇浪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波涛汹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