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ǒ fá
注音: ㄏㄨㄛˇ ㄈㄚˊ
结构: 火(独体结构)栰(左右结构)
⒈ 古代水战中用以驰近并能焚毁对方战船的着火的木筏。
引《魏书·李崇传》:“又於楼船之北,连覆大船,东西竟水,防贼火栰。”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帝遣骑将李绍荣,直抵梁营,擒其斥候, 梁人益恐,又以火栰焚其连舰。”
《元史·顺帝纪七》:“徐寿辉伪将倪文俊復陷沔阳府。威顺王宽彻普化令王子报恩奴等同湖南元帅阿思蓝水陆并进讨之。至汉川,水浅, 文俊用火栰烧船, 报恩奴遇害。”
火huǒ(1)基本义:(~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3)火气:上~|败~。(4)形容红色:~红|~鸡。(5)比喻紧急:~速|~急。(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7)同‘伙’。(8)(Huǒ)姓。
栰读音:fá同“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