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ì qí tán
注音: ㄉ一ˋ ㄑ一ˊ ㄊㄢˊ
结构: 地(左右结构)祇(左右结构)坛(左右结构)
地坛。
⒈ 地坛。
引《清会典事例·礼部》:“吉礼之目……曰祈祭地祇坛。”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祇读音:zhǐ,qí[ qí ]1. 地神。說文解字:“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如:“神祇”。
2. 安心。《詩經小雅何人斯》:“壹者之來,俾我祇也。”鄭玄箋:“一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3. 大。《易經繫辭下》:“不遠復,無祇悔。”
坛读音:tán坛(1)(名)本义:土筑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2)(名)土台;多在上面种花:花~|草~。(3)(名)某些会道门设立的拜神集会的组织。(4)(名)口小腹大的陶器:酒~。(5)(名)指文艺界或体育界:艺~|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