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ǐ dǐ
注音: ㄅ一ˇ ㄉ一ˇ
结构: 笔(上下结构)底(半包围结构)
⒈ 犹笔下。
引唐刘禹锡《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
柯灵《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懂得他们性格中最细微的部分时,人物才能在作家笔底活起来。”
因此在他笔底的感慨悲恻里,最难化解的也是因为西方人的强暴而产生的身世家国之哀。
其间纵然笔底生花,却往往情绪大于理智。
有时候我自己也开玩笑说,笔底春风挥不尽,千圈万点总开花。
听说她写完一部小说往往心力崩溃,神志紊乱,总要休养一段日子心情才平静下来。细心推敲她笔底的处处灵犀,我也隐约感受到她的焦虑她的踌躇,一字一句绝不马虎。董桥
于是他耐着性子逐字逐句细细阅读,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抛开一笔臭字不说,文章竟然写的笔底烟花,炳炳烺烺,虽然遣词用句白话了一些,但的确是一篇优美的生花妙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尽管这也表明他的文思的枯窘,但毕竟留下了《文化苦旅》所有的那种笔底风流。
那是学术观光团,匆匆一堂美的温习,金先生平白冷落了芦花深处孤舟的几许史心!王云五的一生是人间壮游:我更歆慕的从来是金耀基笔底的心间漫游。董桥
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和谐而安静地在笔底下婉转低回的自如转换,其中不着一丝痕迹。
作者文采妙语连珠,笔底生花、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