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口
拼音: ǎn
注音: ㄢˇ
笔画数: 11
部外笔画: 8
结构: 左右
繁体: 唵
五笔: KDJN
统一码: 5535
仓吉: RKLU
郑码: JGKZ
英文: used in Buddhist texts to transliterate non-Chinese sounds; to eat with the hand
标签: 僻,姓,
(名)佛教咒语的发声词。
〈方〉把手里握着的粒状或粉末状的东西塞进嘴里 。如:唵了一口炒米;唵了两口雪。
——佛教咒语的发声字 。为婀、乌、莽三字合成。如:唵字咒语(佛教语。“唵”字包括有所谓摄伏的作用,据说行此法时,可使一切诸天龙神听从指挥)。
唵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感切,音晻。《玉篇》含也。《廣韻》手進食也。
又《正字通》釋呪多用唵字。
唵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感切,音晻。《玉篇》含也。《廣韻》手進食也。
又《正字通》釋呪多用唵字。
〈方〉把手里握着的粒状或粉末状的东西塞进嘴里 。如:唵了一口炒米;唵了两口雪。
——佛教咒语的发声字 。为婀、乌、莽三字合成。如:唵字咒语(佛教语。“唵”字包括有所谓摄伏的作用,据说行此法时,可使一切诸天龙神听从指挥)。
唵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感切,音晻。《玉篇》含也。《廣韻》手進食也。
又《正字通》釋呪多用唵字。
唵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感切,音晻。《玉篇》含也。《廣韻》手進食也。
又《正字通》釋呪多用唵字。